兴安区简介

中文名称

兴安区

外文名称

Xing'an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鹤岗市

下辖地区

6个街道、1个镇

政府驻地

兴安路街道兴东路6号

电话区号

0468

邮政区码

154102

地理位置

鹤岗市西南部

面积

259.6平方千米

人口

16.68万人(2016年)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将军石山庄

车牌代码

黑H

行政区划代码

230405

兴安区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西南部,东西南三面与东山区红旗乡接壤,北面与南山区相邻,横跨小鹤立河两岸。面积27平方千米。总人口15万人(2004年)。邮编:154102。代码230405。兴安区 - 区位优势兴安区位于鹤岗市西南部,面积16.5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6公里,独产城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鹤岗、伊春、佳木斯三市的交汇区,交通便利,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是鹤岗市政府确定的民营科技企业园区、改革的窗口和日益繁荣的南大门。全区下辖兴安路、兴建路、河东路、峻德路和兴长路5个办事处,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9.4万人,有汉、回、满、蒙古、朝鲜、土家、锡伯、壮族等9个民族。在兴安,思想最解放,经济最活路,政策最宽松。兴安区 - 自然资源鹤岗市区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查明矿产资源20余种,其中尤以煤炭、石墨最为突出。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0亿吨,煤种主要为气煤和1/3焦煤。鹤岗市煤炭储量、产量和商品量均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是国家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石墨资源得天独厚,储量约达6亿吨,开发前景十分可观。另外黄金、大理石、石灰石等金属和非金属也有相当的储量和较高的开发价值。鹤岗市地处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林区,耕地、森林资源也是鹤岗市的优势资源。耕地平坦,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产区,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以及马铃薯、甜菜、烟草等粮食、经济作物,现有耕地37万公顷。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品种齐全,林质优良。主要经济树种有红松、鱼鳞松、杨树、水曲柳、黄菠萝等,为木材生产和加工展示了美好的前景。鹤岗市依山傍水,山水美丽,生态良好,野生动植物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广大山区、林区生存着马鹿、狍子、熊、野鸡等多种野生动物以及中草药、野生食用山产品。区域内江河、池塘、水库众多,鱼产丰富。“三花五罗”、鲟、鳇鱼等水产品驰名中外。名山口岸,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口岸。黑龙江沿岸、原始森林风光独特,景色宜人,是盛夏避暑和休闲旅游的佳处。兴安区 - 行政区划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75个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竣德路街道、河东路街道、兴长路街道、兴安路街道、兴建路街道。兴安区 - 历史沿革兴安区名来自“兴安台”地名。1952年8月,动工兴建兴安台竖井,并于小鹤立河西岸建设工人新村。1954年设立兴安台街道办事处,隶属鹤岗市管辖。1956年7月,兴安台竖井移交生产,人口迅速增加,逐渐形成以河西转盘道为中心的居民区,城市建设加快,1960年12月正式设立兴安区。1966年8月31日,鹤岗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改称红旗区。1980年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兴安区名称。1992年,兴安区位于市区西南部,东、南、西三面为红旗乡所环绕,北与南山区毗邻。全境属丘陵地带,小鹤立河纵贯区境。全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区,居民大多数居住在兴安台和峻德两个矿区。全区共辖兴安路、峻德、兴建、河东、兴长5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万人;少数民族有回族、朝鲜族等。区政府驻地兴东路。2000年,兴安区辖5个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94108人,其中:兴安路街道21809人、兴建路街道20171人、河东路街道12298人、峻德路街道27927人、兴长路街道11903人。兴安区 - 经济发展矿务局所属的兴安、峻德两大煤矿位于区域东南部,兴安煤矿为东北第一大矿,峻德煤矿是八十年代由鹤岗矿务局自行设计的现代化大型竖井。距区域中心9公里的将军石山庄,群山环抱,水清浪静,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是旅游、观光、娱乐、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深化改革、科技领先、依法治区、加速发展”的16字方针。以民营工业为重点,突出科技兴区战略,坚持区办、街办、商办、校办、联办、民办六轮驱动战略,向改革要出路、向社会要投资、向规模要速度、向科技要档次、向广告要销路、向管理要效益,使全区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以盛德家俱厂、昌晋源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业;以新亚乳胶漆、玻璃钢制品厂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化工业;以食品酿造厂、人和粮油加工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粮油食品加工业;以美达皮业有限公司为骨干企业的皮革加工业;以区属4个煤矿和2个民营煤矿为龙头的煤炭开采深加工业。使全区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700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9万元、1286万元、131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652.6万元,年均增长16%。兴安区 - 地方特产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薯仔(香港、广州人的惯称)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有的学者认为马铃薯共有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普通栽培种马铃薯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浆果。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马铃薯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马铃薯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除此而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马铃薯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等,为数达100多种。马铃薯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马铃薯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水稻:禾本科,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厘米。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原产亚洲热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6000~7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后逐渐向西传播,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至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至10厘米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其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巴西、韩国、菲律宾和美国。上个世纪晚期,世界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世界上所产稻米的95%为人类所食用。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载体资源
招商政策

兴安区

招商引资政策汇编

产业扶持政策
产业扶持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地价详情咨询
地价详情咨询
厂房出租政策
厂房出租政策
咨询载体价格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