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营区简介

中文名称

五营区

外文名称

Wuying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伊春市

下辖地区

2个街道,4个林场、4个经营所

政府驻地

五营街道

电话区号

0458

邮政区码

153033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伊春市东北部

面积

1470平方千米

人口

常住人口4.5万(2012年)

方言

东北官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丰林自然保护区

机场

伊春林都机场

火车站

五营站

车牌代码

黑F

行政代码

230710

五营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北部,小兴安岭南坡腹部,这里盛产红松,素有“红松故乡”之美誉,是黑龙江省唯一的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区。现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行政区划面积1,470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森林总蓄积68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9.2%,年产木材4.5万立方米。五营区 - 行政区划五营区辖2个街道,4个林场、4个经营所:五营街道、五星街道、翠北林场、前丰林场、永丰经营所、平原经营所、丽丰林场、杨树河林场、平山经营所、丽林经营所。五营区 - 气候特征春季(4--5月):气温回暖迟缓,多西南大风,降水量少。平均气温4月3.4℃,5月10.8℃。由于受贝加尔湖低压影响,西南和西北气流不断侵入,故大风天气较多,5级以上大风口数占全年总目数30%强。平均总降水量为8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3.1%。春季常有冷空气侵入,气温下降,出现晚霜冻。晚霜一般在5月下旬结束,个别年在6月下旬曾发生过冻害。夏季(6~8月):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温暖多雨,光照充足,湿度大。由于太阳辐射较强,受变性热带太平洋气团控制,故气温较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夏季平均气温17.9℃。总降水量为4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61.3%。日照总时数620小时。湿度平均78.5%。秋季(9~10月):气温下降迅速,常有秋涝和早霜发生。平均气温63℃。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中旬左右,个别年曾在8月下旬和10月上旬发生过,全年无霜期一般110天,最长135天。降水量平均12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8.2%。冬季(11月~翌年3月);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严寒、干燥、漫长。本地区处于蒙古高压前部,阿留申低压后部,时有冷锋影响。冷锋之前,风雪交加;冷锋之后,急剧降温。平均气温零下17.Z℃,最冷月(1月)零下24.6℃。总降雪量4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五营区 - 自然资源五营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除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外,林下生长着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300多种野生药材;蕨菜、猴腿、刺嫩芽等20多种山野菜,猴头、灵芝、榛蘑、元蘑等20多种野生菌类;山葡萄、越桔、蓝靛果等20多种山野果;林内栖息着马鹿、黑熊、野猪、麝、飞龙、榛鸡等230多种珍禽猛兽;地下蕴藏着储量丰富的铁、铜、锡、铅、锌、石灰石等1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可再生利用的绿色食品资源尚处在开发初期,发展潜力巨大。五营区 - 旅游资源驰名中外的国家级丰林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座落在五营境内,构筑了别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森林公园内古树参天,动植物丰富,园内设有“观涛塔”,登之远眺,万顷林海,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天赐湖”碧波荡漾,水清鱼肥;“森林浴”空气清新,为天然氧吧;17公里长的8字型环园公路连接着园内各大景区供游人观赏,旅游旺季时,观光客日达3000人以上。2001年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文明公园,2002年晋升为国家旅游局AAAA级景区。五营丰林河漂流:五营漂流起始于汤旺河的支流丰林河,全程11公里。河水缓急相间,河道时宽时窄,水深平均1.2米。河的南侧是被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的北侧是茁壮的次生林。乘坐皮筏顺流而下,两岸松林交错、美景如画。河流时而湍急,使游客感到惊险、刺激;时而舒缓,又给人一种幽静、惬意之感。丰林河漂流是绿色环保生态漂流,这里远离污染和城市的喧嚣,河面野鸭成群,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河中有世界仅有的孔雀水草,是旅游、度假、娱乐的首选之地。五营区加大对漂流项目的投入,投资100余万元修建了面积达500平方米集食宿、娱乐为一体的别墅群,修建了一号、二号、三号码头,铺垫了沿途11公里砂石公路,购置了新型漂流船300艘,日接待游客量达1,000人。五营翠北湿地自然保护区:五营翠北湿地保护区是我国北方较高纬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2002年9月被批准为省部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该区是西玛鲁河和库尔滨河的源头。区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为红松阔叶混交林、明亮针叶林交错地带。包括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泥炭藓沼泽、水生植被和沼泽化草甸,成小片和岛状分布。该湿地有鸟类16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9种:兽类3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兽类1种,二类保护兽类36种;有植物1,12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3种,具有可开发价值的中草药100余种。五营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森林公园;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AA级公园。公园总面积1,4141公顷,公园内红松古树参天,山俊林茂,四季景色婀娜多姿∶春来风清峦秀、林木峥荣,山花浪漫:夏日清风送凉,松涛阵阵、空气怡人;秋实兽肥鸟健、红叶染林、松果飘香;隆冬冰封雪飘、山裹银装、万树负晶。森林公园在五营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归划先行,突出保护,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五营国家森林公园逐步成为生态平衡、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四季宜人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自建园以来,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公园外油渣路,园内十七公里环保路;购买了环保交通工具;新建了供水、供电系统。2007年对公园进行了全面整修,相继完善了以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原始林山庄、松乡桥、观涛塔,绿野仙居、森林小火车、天赐湖、动物观赏园、虎啸山、园中园游娱乐中心、森林浴、杜鹃园、黑瞎岭、别墅、动植物标本室等,为成为伊春生态旅游龙头奠定了基础。五营区 -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五营区紧紧围绕“把五营建成综合加工区和森林旅游区,实现富民强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已形成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多业并举、竞相发展的经济新格局。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年均递增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28元,年均增长14.5%。森林工业方兴未艾。与五营区政企合一的五营林业局施业区面积1205.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07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9.2%,活立木总蓄积量达611万立方米,全局拥有国有资产8747万元。当年木材生产保持定产水平,生产商品材9万立方米,实现产值2962万元,销售收入4236.6万元;年更新造林2160.4公顷,成林抚育3610.4公顷,幼林抚育7406.8公顷。建局40年共为国家生产商品材921万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2.4亿元,是国家投资的8倍。林产工业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木材产量的大幅度调减,五营区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形成了以制材、人造板、木制家具、林产化工、小木制品及小材小料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生产体系。现有林产工业企业11户,产品6大类近百个品种。其中卫生筷子远销日本、韩国,百叶箱成为国家南极科考队指定产品,旅游桌产品获国家专利。同年全区实现林产工业产值4018万元,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20%,年均增长5.6%。多种经营初具规模。党的十四大以来,五营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作为后续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种、养、采、加、运、建、服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体系,以养殖加工总场为龙头的猪禽养殖基地,以木耳菌栽培为龙头的食用养殖基地等已具规模。现有多种经营企业23户,主要产品7类45个品种。五营局被省森工总局定为多种经营中试基地;养殖加工总场被市政府定为伊春市种猪示范基地,已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全区多种经营实现产值8815万元,年均增长24.3%。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五营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黑龙江中植企业集团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十大乡镇龙头企业”之一,1997年资产达到4.3亿元,利税总额名列全省乡镇企业榜首,成为伊春市第一家“四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乡镇企业集团。它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非国有经济的增长,使全区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32.5%提高到66.2%。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私营企业发展到6户,个体工商户1702户。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2498万元,收入4447万元。职工家庭经济不断壮大,总户数达到4325户,实现产值5375万元。目前,非国有经济已成为五营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主要渠道。五营区 - 城镇建设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五营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建成省级文明城镇”的总体思路,加大投入,完善城镇设施,使城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几年来,投入城镇建设资金50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4000平方米,柏油路面9600平方米,整修巷道3400平方米;建自来水水源地一处,铺设自来水管线24.3公里,入户3606户;兴建居民住宅楼17栋,总面积3.37万平方米;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000门,实现了移动电话全国漫游,无线寻呼全省漫游。

载体资源
咨询载体价格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